藏族人名字的文化內涵
作者: 和春燕 來源: 迪慶日報 http://www.tibet.cn/10js/lstk/201008/t20100818_618535.htm
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姓名,姓名對每個人而言是很平常的東西。我們天天說話,每時每刻都在使用著自己和他人的姓名。人們將它用于日常交際,也是不知不覺,毫不費力的。每個父母在給新生兒命名的時候都帶有美好的愿望和期待,希望人如其名。藏族人的名字也同樣寓意深長,乃是藏族祖先世代積累起來的極寶貴的財富。
數(shù)千年來,人類在世界各地創(chuàng)造了各種類型的文化。因地域、民族、宗教或其他種種因素的不同而千差萬別,而且最初大都互相隔離各具特色。隨著歷史的發(fā)展,隔離狀態(tài)逐漸打破。不同文化發(fā)生接觸,進行交流,使自身帶上其他文化的異彩。但是,藏族姓名中語言與地域變化卻相對較慢,其頑強的延續(xù)性和穩(wěn)定性較好地保存了文化史的某些本來面目。
藏族是一個全民信教的民族,最早信仰原始宗教,藏王松贊干布時期,佛教傳入藏區(qū),在與苯教的斗爭、融合中,逐漸形成幾乎是全民信奉的藏傳佛教。在外來文化中,對藏族文化影響最深的當然是佛教文化,不但遍及哲學、宗教、語言、音樂、美術、建筑等各個方面,還在藏族人名上,綿延至今。
藏族人名的內涵十分豐富,主要還是佛教文化。佛教未傳入藏區(qū)以前,藏名多為一人一名,內容古樸簡明。佛教傳入后,尤其是后弘期以來藏名內容發(fā)生很大變化,大多浸染佛教色彩,并逐漸形成由僧人取名的例規(guī)。名字的內涵多借取宗教內容,如女的命名為卓瑪和男的命名為多杰等。
要是出家當喇嘛,不管他年歲有多大,一律要重新經(jīng)堪布剃度,取其法名,從此俗名便取消了。這些活佛,用自己的名字一部分賜給小僧,如堪布的名字是“江白赤烈”,他給小僧起的名字便是“江白多吉”、“江白旺堆”、“江白平措”或是“江白格烈”等等。由此佛教的盛行影響到人們的名字,許多人的名字都具有濃烈的宗教色彩,如:丹巴(佛教)、央金(妙音)、格來(吉祥)、都吉(金剛)、群佩(興法)。一個僧人或活佛如果升到上層僧職,他的名字便要加上僧職或封號。例如:堪布·倫珠濤凱。堪布是個僧職,他自己的名字叫“倫珠濤凱”。又如:班禪額爾德尼·卻吉堅贊,他的名字是“卻吉堅贊”,“班禪額爾德尼”是封號。為公元1713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封賜給五世班禪·羅桑益希的。以后有人成了羅桑益希的繼承人,如十世班禪“卻吉堅贊”也接受這個封號。活佛的名字前面,一般會加上寺廟或扎倉的名字,如西藏東嘎寺的活佛洛桑赤烈,那么他的全稱便叫“東嘎·洛桑赤烈”;又如,多吉才仁當了熱振寺的活佛時,那他的名字便是“熱振·多吉才仁”。對于有僧職的人,人們日常簡稱或尊稱他,再不是他的名字,而是寺廟稱號了。如:“東嘎活佛”、“熱振活佛”等。
一般平民沒有姓,名字是四個字,如:“多吉次旦”、“索朗旺堆”、“更堆群佩”等,為了方便,人們常用兩個字來簡稱。有用第一三個字簡稱的,如:“更堆群佩”簡稱“更群”。“單增曲扎”簡稱“單曲”;也有用前兩個字或后兩個字作簡稱的,像“多吉次旦”,簡稱“多吉”,“索朗旺堆”,簡稱“旺堆”。用一三兩字及前兩字,或后兩字作簡稱的是經(jīng)常見到的,但沒有見用二四兩字作簡稱的。也有不少人的名字只用兩個字,如:“單增”、“尼瑪”、“次仁”、“達瓦”等。藏族對小孩命名的含義沒有特別的限定,更沒有平民百姓與貴族乳名的區(qū)別。只要擇定吉日后,父母把小孩抱到喇嘛或活佛的座前,請求給孩子命名。取名者根據(jù)孩子的屬相、性別來取名,男孩多取象征權力、勇猛和具有陽剛之氣的名字,女孩取名則多含有美麗溫柔之意。無論是男孩或女孩,其名字均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,而且通常都有取名者所系教派的創(chuàng)始人或此派繼承者名字的一部分,如取名者系苯教,則所賜名多含“擁忠”,噶舉派則多賜“噶瑪”,寧瑪派多賜“白瑪”,薩迦派為“貢噶”,格魯派則多為“魯茸”等。這是取名者為了表示自己對上師的無限忠心。這類名字有四個字以上的,后加成分有自然界物體的,有祝愿平安吉祥的,有寄托榮耀的……
另外一種方式是由長年近親或村中有威望的人取名,平民起名字,都有一定的含義,寄托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,堪稱豐富多采。一種是用自然界的物體做自己的名字,如:達瓦(月亮)、尼瑪(太陽)、白瑪(蓮花)、梅朵(花)、僧格(獅子)等。也有用小孩出生的日子做名的,如:朗剛(大年三十)、次松(初三)、次捷(初八)、次幾(初一)。還有用星期為小孩起名 ,如: 尼瑪(星期日、也作“太陽”解)、達瓦(星期一、也作“月亮”、“月份”解)、米瑪(星期二)、拉巴(星期三)、普布(星期四)、巴桑(星期五)、也作“金星”解)、邊巴(星期六)。有的父母為了寄托自己的感情,反映在小孩的名字上。如父母為了使兒女長壽,便給孩子起名“次仁”(長壽之意)。 “齊美”(無死)等;如果父母年歲大了,認為以后不可能再生小孩,或是這個小孩來之不易,前面死得多,有父母為使自己的孩子健康長壽,故意把小孩名字取得很賤的,如“其加”(狗屎)、“其珠”(小狗兒)、“流娃”(牛糞),有祈求下次生男孩的,如“布赤”“布珍”(招弟)等。 藏族的起名由于上面必種原因,所以相同的名字很多,如:“次仁”、“丹巴”、“巴桑”等。為了區(qū)別,人們在名字前面作一些區(qū)別。一種是在名字前加大、中、小,如大巴桑、中巴桑、小平措。
也有把不同地方來的人,用地名加在名字上。如堆窮旺堆、亞東旺堆,夏那古瓦中的“堆窮”和“亞東”“夏那”都是地名。又如仁布多吉、堆龍多吉中的“仁布”、“堆龍”都是地名。還有少數(shù)用人的生理特征放在名末加以區(qū)別。格桑索卻(拐子格桑)、扎西巴雜(麻子扎西)、丹巴國欽(大頭丹巴)、多吉夏過(瞎子多吉)等。也有用職業(yè)來區(qū)別人名,如:瑪欽次旦(炊事員次旦);興索強巴(木匠強巴)。或是用性別和老幼來區(qū)別的,如同樣一個“達娃”,男的叫“普達娃”,女的就叫“普姆達娃”;又如大人和小孩都叫扎西,那么區(qū)別老小可叫“波扎西”(阿爸扎西),“普扎西”(小孩扎西);“嫫央金”(央金老太),“普姆央金”(女孩央金)。
解放后,隨著人們政治生活的變化,在起名字的時候,也有一些新的內容,如:金珠——解放、達瑪——紅旗、德吉梅朵——幸福花。同時因藏漢聯(lián)姻受漢族姓名的影響,出現(xiàn)了帶漢族姓、藏族名的名字,如:張尼瑪、李旺堆、楊次加、陳單增等。
藏族的名字多數(shù)是男女共用的,如:達瓦、尼瑪、巴桑、扎西、格桑等;但也有一部分是嚴格區(qū)分,只用于女性的,如:卓瑪、卓嘎、央金、曲珍、梅朵、拉姆等等。只用于男性的,如:貢布、帕卓、頓珠、多吉、旺堆、珠杰、羅追、占堆等等。
所以,藏族人名的內涵,不應忽視其極豐富的佛教文化色彩,這幾乎成為民俗民風、民族習慣,值得我們去深究和領悟。